🐑

写给自己看的

© 🐑 | Powered by LOFTER

今天有点魔怔,一直在想W。

可能是因为昨天看了本言情小说的关系,书名叫天才基本法,写得是一帮沉迷数学的人,其实人物设定很言情的苏,但大概是因为书里写了许多关于人生、教育、选择甚至理想的鸡汤,就这么一直看了下去。

我一直觉得“天才”和普通人最大的区别,除了所谓的智商上的“天赋”以外,是他们很多人靠着这种“天赋”,早早得明白了自己想要的东西,然后以自己喜欢的专业去看待世界,并且能够充满毅力的坚持下去。正因为目标明确,面对选择时自然也没有普通人那么犹豫。成长过程中作对人生的选择题,才是一切的关键,我一直如此认为。某理论说人在做每一个选择题时都会分裂出与现在这个选择相反的平行世界B,这个分裂一直存在,根据选择出现的世界无数,且永远不会想碰撞,这也是蛮有意思的说话,不过这是另外一回事儿。

长这么大,现在已经会羞于跟别人谈论什么理想啊、人生的意义,更多时候,这可能这是调侃的一句话,不过,毕竟活了二十来年,已经不会傻愣愣得跟谁都有什么说什么。关于人生、意义这些事儿自然还是常常想,不过不层说罢了。偶尔跟人感悟近两年体会,结果被人封为“正能量”,这种形容词令人有些许尴尬,其实真不是给人灌鸡汤什么的,真因为突然想明白了,想透了,于是生活就过得突然“简单”了。

简单其实就一个词儿:接受。

就好像我今天总是想起W,倘然接受可能与他不会再有任何交集,曾经不曾努力追求的懊恼也随风散了。就好像上礼拜特意为SF去BO,结果临约会点被放鸽子,也只是愣了两秒,就去找别的事儿做了。懊恼啊,是世界最浪费时间的事儿,改变不了任何事情不说,还影响情绪。懊恼的时间、下决定的时间,有时间思考到底要不要起床,不如先拿件衣服套身上。

中午的时候和朋友在群里聊W,我说我对他的喜欢更多可能不是男、女的喜欢,而是被他身上那种明确所吸引。shuang说我好像很崇拜W,有点过度美化了。其实没有,我知道他可能不好看,甚至性格也不好,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人,但他的坚持和明确立在那边,就够我喜爱。他大概是普通人嘴里的“天才”,虽然这种“天才”的称呼是考试得出来的一个“结论”,但正如我所觉得的,“天才”之所以优秀,是因为他们目标明确。

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人生啊,意义什么的,学校从小就在教,但不过也是照着课本、前人写得文章来教,我可能不懂得自己每天背得那些话是什么意思,老师,学校也因为各种业绩,竞争没有空闲时间为我们详细解释,我们的父母他们可能也没有几个想得清,因为太过忙碌于生活;我爸妈总说:许多事儿,孩子大了就自然而然知道了。

“自然而然”四个字里的日日夜夜太繁重了,是无数人蹒跚而行、跌跌撞撞,我们以为会有人带领,所以失败时总是将原由推给他人。但后来才知道,这不过是一条“自学之路”,一路摸索前进,有人成功,有人失败,有人迅速领悟,也有人学了一辈子都是一头雾水。

我很喜欢应试教育,即使许多人诟病国内是填鸭式教育,但它将“自然而然”四个字化成了九年年义务学习+三年高考+之后的大学及其他,当然它可能只是用最笨的方法帮你累积知识,你一开始或许可以不理解书里的内容,但一年年读下来,等你终于能了解时,你脑子里是有东西的,教育是累积,然后等待某一天的灵机一动,虽然在“灵机一动”之前放弃的人也很多。人是自由的个体,但我们生活在“规则”里,“灵机一动”之后用来剪掉规则束缚来拥有更多选择的是“教育”这把剪刀。

当然,也许我这么想是因为应试教育对我来说,并不那么艰难。可知识从来不是学习力最重要的东西,重要的是学习的结构、思维方式以及自我知识体系、操作实施整套流程的形成。“天才们”很快就领悟到了这一点。我嘛,是因为被人问了许多次“读书到底有什么用?”之后才以超级缓慢地速度领悟的。

“灵光一闪”我是有了,可惜却发现累积不够。这也是“笨人”与“天才”的差距。

人生是累积,这样一看好像所经历的都有意义了。

我一直觉得世界是很神奇的。这么说可能很“奇怪”?不管是从数学物理的角度去描述它的诞生与形成,还是用精神面上的哲学、文学去描绘它抽象的结构,以及人这种存在,生物之间所诞生的各种联系与情感,所有一切显得格外玄幻。


今早上班时,望着天在想人生意义到底是什么呢?其实我还是没想明白,但好像偶尔能抓一下尾巴。


另外,每次写东西,总是越写越远没了逻辑,抓不到主题,这毛病真得该。




评论
热度 ( 1 )